南京清凉寺历史可追溯到南唐时期

南朝寺庙之清凉寺清凉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始建于南朝,李昪到清凉山避暑,改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高僧文益禅师居住在寺内,创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唐僖宗中和四年命名为兴教寺,明初称清凉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规模较大,寺内建筑屡毁屡复,佛殿为清末所建,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于清凉寺。

南京清凉寺1、清凉寺的介绍

清凉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公园内,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唐时期,至今已有近一千两百年的历史,李昪到清凉山避暑,改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高僧文益禅师居住在寺内,创建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命名为兴教寺。明初称清凉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规模较大,寺内建筑屡毁屡复,现存佛殿为清末所建。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于清凉寺。

南京清凉寺

法眼宗派自创宗以来,直至明代鼎盛,开祖文益禅师的佛教禅学思想,及其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过杰出贡献。日、韩等国及海外的佛教徒,常来此寻根问祖,这里也曾是高僧辈出的地方,如悟空休复、法眼文益、法灯泰钦、觉海文遂等禅师都曾在清凉寺住持。所以,南京的佛教在整个中国的佛教传播中具有核心的历史地位及珍贵的历史价值,佛教中诸多宗派的创立及经典的翻译都是在南京完成,南京的佛教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南京清凉寺2、游“烟雨”中的南京古寺——清凉寺

南京的清凉寺,是禅宗分支法眼宗的祖庭。始建于南朝,元宗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文益禅师就在此讲经说法。说到清凉寺,可能大家多少有些陌生,但提到一句古语“解铃还需系铃人”,大家就都耳熟能详了,而这句话,则出清凉寺的法灯禅师。据说当年法眼禅师在向众弟子讲经说法时问到“谁能把老虎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弟子们众说纷纭,法眼却只是摇头不语,这时候,法灯正巧走过,法眼问他同样的问题,法灯却不假思索的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正是繁华地带,街道上车马喧闹,人声鼎沸。走在路上,耳朵里充斥着车流声,人声,嗡嗡声,当我踏进清凉山公园的那一刻,心里那只躁动不已的小猫,就立刻蛰伏了。仿佛有一只丰腴温软的手触摸到了小猫,而寺里拥过来的唱经声,环绕在我周身,它宛如一种神秘的力量,缓缓的注入那只手,给她以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她轻缓的,温柔的,安抚着我心里的那只小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乡市科文网络有限公司 » 南京清凉寺历史可追溯到南唐时期

相关文章